
委員聲音
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教育力量
張政文
作為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近日,在認真學習領會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健康中國的重要論述后,深受鼓舞,深感使命在肩。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如何彰顯高等教育的獨特優勢與作用,努力在構建高質量健康教育體系,在健康中國戰略中貢獻力量,已經成為當前一個時期下,高等教育的又一個必答之問。在筆者看來,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教育力量,應該具體做好如下幾方面工作:
提高站位,深刻把握新時代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一是樹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深刻認識到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廣大師生的共同追求。二是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推進健康教育與課程思政深度融合,特別是運用健康中國建設偉大進程中涌現出的生動案例、鮮活素材和偉大精神,教育廣大師生深刻認識強大的祖國和社會主義制度發揮的無窮力量,厚植愛國主義情懷,自覺服從大局安排,真正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切實增強“四個自信”,提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與凝聚力。三是樹立“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使命擔當。引領廣大師生深刻認識到身心健康是構成人才質量的基本要素,健康教育、勞動教育、體育教育是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重要手段,切實構建起高質量的健康教育、勞動教育、體育教育體系,引導廣大師生刻苦鍛煉、強健體魄、振奮精神,立志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健康工作、快樂生活。
突出重點,扎實推進新時代健康教育的改革創新。立足于培養與大國地位相匹配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以生理教育、倫理教育、心理教育為重點,不斷提高“三理”教育的科學化水平。一是加強生理健康教育。加強體育教育和勞動課教育,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培養自強自立的勞動品格,養成吃苦耐勞的品質和熱愛勞動的良好品德;引導學生建立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學會對自己的健康、安全和未來負責;開展預防艾滋病、禁毒、性與生殖健康等綜合知識教育,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二是加強倫理健康教育。著眼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促進師生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密團結在一起,全面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持續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不斷提升師生的道德素質。三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咨詢、治療、危機干預等方式,引導師生科學緩解壓力、減少心理波動,形成健康心態和陽光人格。
系統規劃,合力構建新時代健康教育的整體格局。各級教育、財政、衛生管理、疾控預防、醫療機構等部門應堅持立德樹人,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協同推進健康教育工作,從人、財、物、政策和技術等方面給予傾斜和支持,建立情況通報制度和定期會商機制,將學校落實健康教育情況納入教育和衛生工作檢查內容。學校要加強健康教育相關課程建設,涵蓋生理衛生常識普及、常見病及其預防、公共衛生技能普及和培訓、積極健康心理養成、陽光體育普及等。加強健康教育學科建設,在教學改革、教材建設、師資隊伍、條件保障、監測評價等方面進行重點建設,積極進行專業交叉研究,構建學校健康教育發展支撐體系。廣大師生應樹立“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養成健康的生活和行為方式,合理膳食、科學運動、心理平衡;養成自律習慣,不斷磨煉意志,實現個人成長。以家校合作為突破口,社區、家庭、社會組織等應積極行動起來,報紙、廣播電臺、電視臺、網絡等主要媒體加大宣傳力度,細化落實合作開展健康教育的基本條件、基本途徑、責任主體及主要環節,形成政府積極主導、學校具體實施、社會廣泛動員、人人盡責盡力的健康教育良好局面。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校長)
(來源:《人民政協報》2025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