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廣泛發動和依靠群眾,同心同德、眾志成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社科學子就地行動,主動作為,積極加入各地疫情防控工作,展現了新時代社科學子的精神風貌。
社區服務:就地行動,毫不遲疑
疫情爆發之時,正值學校寒假,大部分同學都返回家鄉過春節。抗擊疫情的號角吹響之后,各地的社科學子不約而同加入到了社區疫情防控的志愿者隊伍中。
2019級碩士1班的學生黨員白剛,家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區左翼中旗寶龍山鎮前煙燈吐嘎查。當他得知村里需要組織村民在村口24小時值守時,他第一時間向村委會報了名。村里人開始還覺得年輕的研究生吃不了這個苦,但白剛用實際行動改變了他們的看法。不管多冷,白剛每日堅守在村口,做好村民外出登記,測量體溫,管控人流等工作。
像白剛這樣的社科學子還有很多,我校2017級經濟學院的郭昱江、2017級MPA班的張瑩和2018級碩士呂澤秋等同學都主動充實到了社區的疫情防控隊伍中。不管是上門摸排、健康宣傳,還是社區人員出入登記和健康監測、往來車輛和小區消毒,都有他們的身影。他們說,將居民群眾的利益放在心間,即便在大雪里站崗巡邏,也覺得心里暖洋洋的。

社會工作:讓專業在最需要的地方發揮作用
社科大2019級社會工作碩士孫改革、王迎博和中華女子學院社工學生,組成了一支抗擊疫情志愿服務分隊。疫情發生初期,出現各種謠言,嚴重誤導人民群眾,造成恐慌。他們充分發揮所長,及時整理、發布權威的疫情信息、時事新聞等,并為受疫情影響的人提供心理、保健、學習等方面的信息服務。他們說,“作為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應當始終秉持服務社會、助人自助的理念,發揮專業所長,傳遞溫暖力量,一同打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戰爭。”這就是社科大社工人的心聲!
當我校老師在網上發布了“京鄂iWill志愿者聯合行動項目”社工志愿者招募通知后,我校許多社會工作專業的同學都立刻報名,希望能以自己專業的力量為抗疫工作盡一份力。
學業輔導:你為我們沖鋒在前,我們讓你后顧無憂
在與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較量中,許許多多的醫護人員離家前往一線,無法顧及到家中的子女。我校人文學院2018級的學生陳奕漩的父親就是這樣一位“逆行者”。在得知母校同濟附中很多學弟學妹的家長也似父親一樣,奮戰在抗疫前線,他開始志愿為同濟附中醫護人員的子女們輔導功課,減少醫護人員的牽掛。他說:“你為我們沖鋒在前,我們讓你后顧無憂。”同時,在他的號召下,我校有上百人響應,在線上為醫護人員子女提供學習和心理上的輔導和幫助,在后方為前線的戰疫英雄們助力。
鏈接資源:全力籌集,最快送達
疫情爆發初期,不少醫院的醫護物資告急。奮戰在抗疫最前線的醫護人員沒有了口罩、護目鏡、手套、防護服,就像是戰場上的戰士沒有了鎧甲。面對如此情形,社科學子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2016級的顧姣與他的同學,聯合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朋友們發起了“高原鵝——高校學生援鄂行動”(簡稱GYE),多方籌集資金,結合醫院的需求,多渠道購置合格的口罩、橡膠手套、消毒水等物資,最快送達相應的醫院。他們充分利用所學,確保合法合規,信息全流程透明公開。

自2月3日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研究生會MBA分會、MBA校友會和社科1978咖啡共同向廣大社科大(研究生院)MBA師生、校友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發起公益募捐活動,并成立了社科MBA抗擊疫情愛心捐贈行動組委會(以下簡稱“組委會”)。經過十多天的不懈努力,活動共籌集善款362筆,總計121,450元。此外,2019級MBA在校生楊康杰同學額外捐贈物資1300余件,直接發往抗疫一線。在組委會的統籌協調和安排下,小組各成員通力配合,高效行動,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打通物資采購渠道,并在社會各界的監督下,保證善款得到善用。

截至2月27日,社科大(研究生院)MBA師生用愛心捐款購置的醫用防護物資已全部順利送達。其中,為湖北地區捐贈的物資通過湖北陽新商會順利送達防疫一線。此次愛心活動捐贈的物品包括為北京兒童醫院捐贈醫用檢查手套5000只、84消毒液50桶、醫用外科口罩4000個;為湖北省陽新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指揮部捐贈普通醫用口罩15000個、N95口罩240個、手套7000只、 護目鏡500副,分別定向捐贈至陽新公安局交警大隊、縣公安局西塞山分局、商會會員以及陽新縣部分村鎮、社區;為陽新經濟開發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捐贈普通醫用口罩1500個;為陽新縣蓮花池社區、五一社區及開發區太腦村各捐贈手套1000只。本次募集善款共剩余327.02元,剩余善款捐贈給了武漢市慈善總會。

我校工業經濟系畢業生許圣茂專門向學校致電關心學校情況,其所在的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司也第一時間向我國送來了8萬只防護口罩。
面對疫情,我們不一定有條件沖在第一線,但是每一個社科學子會努力成為這場防控阻擊戰的堅強后盾,用實際行動助力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的勝利。
堅守崗位:立足本職不下線 織好抗疫防護網
2019級MPA專業碩士研究生王亞飛是河北省滄州市一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護理部一名成員。從大年三十河北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I級響應以來,她已經連續工作了數個星期,圓滿完成了加強醫院護理管理和籌備支援湖北一線的護理救援梯隊內外兩方面的工作。家中幼子和異鄉父母都是她內心深處最大的牽掛,但為了共同打贏這一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她依舊戰斗在前線。
2019級研究生李晨同學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衛健委工作。自疫情發生以來,他每天奔走在赤峰市的大街小巷和村鎮,匯總各個旗縣的醫療廢物管理工作和基層衛生監督工作的各項數據。為了核對數據,他穿梭于各個醫院的發熱門診、個體診所和藥店之間。疫情發生初期,沒有救援服、隔離服,沒有誓師會、請戰書,一身制服、一片口罩,就是他們衛生監督人員的全部裝備。

(圖:內蒙古寒潮過后仍要奔走進行數據統計工作)
2019級研究生王鵬同學是河北邯鄲市的一位民警。從大年初一到現在,他一直堅守前線,就再沒有在家吃過一頓飯。面對疫情,民警們用行動踐行誓言,在最危險的地方值守。他們在定點的發熱醫院安保,在交通卡口24小時執勤登記,在車站站崗,疏導來往人流。關口前移是戰勝疫情的關鍵保證,正是有了一位位基層民警的付出才保障了大家的安全!
在河南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工作的研究生孔明同學,配合海關部門,篩查近期去過疫區、可能會感染病毒的旅客,保障著海外華人華僑捐贈物資的正常通關。不是前線,勝似前線。110多件旅居日本的老鄉捐贈的抗疫物資隨春秋8690次航班抵達鄭州,在他的幫助下,從貨物下飛機、進分揀區、上傳到達口、裝件、運送海關報關最后裝車發往武漢,整個過程只用了不到六個小時。

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的徐子翔同學是新疆昌吉州瑪納斯縣委組織部的一名公務員,他將學校學習到的理論聯系工作實際,在下沉到村(社區)參與返鄉人員摸排工作中化解了部分村民的不理解、不配合的抵觸情緒,日夜操勞,終于在大年初一凌晨四點完成了第一次大數據比對工作。

丁奕凱同學在山東省利津縣紀委工作,在疫情防控中沖在社區的最前線,自從參與社區一線疫情防控值班工作以來,他的志愿者服務隊已經累計登記600多輛車,勸返15輛車,測量體溫2000余人次。面對過年期間走親訪友的居民的不理解甚至是挑釁、謾罵,他們苦口婆心地講疫情、講政策、講大義,直至把外來人員勸返。

2019級馬骨干博士生邵闖是東莞市濱海灣新區管委會經濟科技局副局長,疫情發生后第一時間主動退掉了回西安老家過年的車票,報名參加了單位的黨員先鋒隊,他和同事們組成十多個班組,全天24小時輪流堅守在高速路口,協助公安交警部門在高速交通卡口開展聯合防疫檢查。整個防疫期間,他日復一日,每天重復著幾百遍舉手示意、檢查身份、檢測體溫、判斷情況、引導登記等工作流程。
2018級馬骨干博士生王獻福是河南省委宣傳部的一員,疫情發生以來,他一直堅守在崗位,平均每天工作時間15小時以上。正如他所說,“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經受住任何風險考驗的精神支柱。”
夏家敏同學是2019級MPA的一位研究生,也是安徽省的一位媒體工作者。她與醫護人員和一線工作者奔赴疫情現場,及時采寫編發,努力做到信息及時公開。她說:“歲月漫長,然而值得等待。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也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讓我們共度風雨共成長。”
2018級的碩士研究生朱棋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工作,從疫情一開始他們就迅速進入了疫情防控宣傳報道的“戰斗”狀態,確保新聞報道、專題節目的制播工作萬無一失;保證信息的及時權威,為抗擊疫情發揮凝心聚力、鼓舞士氣的重要作用。

呂曉勛是2015級的碩士研究生,目前在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平坊滿族鄉于營村掛任第一書記。從1月20日開始,他就帶領村兩委干部挨家挨戶排查,輪流站崗值守,并通過村務微信群、村內大喇叭、移動音箱等設備,播發權威信息,筑牢鄉村戰疫的城墻。
2017級MPA集中班的智曉凡是一位鄉鎮團委書記。大年初二一早,在接到疫情防控的任務后他立刻重返工作崗位,近一個月也沒回過家。白天他和同事們摸排到戶,發放宣傳單、講解防疫知識,走街串戶勸阻聚集群眾,確保宣傳全覆蓋。晚上,他還要匯總工作數據,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及時性、有效性。在疫情防控的緊要關頭,忙到半夜兩三點甚至通宵已是家常便飯。作為團委書記,他還在全鄉31個村很快成立了80余人的青年志愿者服務隊伍,為防疫工作充實了青春力量,將團的建設做到了疫情防控的第一線,將社科大的精神帶到了一位位青年團員心中。
疫情面前社科學子用著自己的方式防疫、抗疫、戰疫,用自己的方式,參與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展現了社科學子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他們堅信,無數股渺小的力量匯聚在一起,共同筑起防疫高墻,就一定能贏得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后勝利。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將來臨。
愿中國,國泰民安;愿中國人民,歲歲康健。
(組稿/郭昱江、漆光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