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學校會是什么樣?這是千禧一代都遇到過的命題作文。想必很多人的答案都是:“到時候,學生通過網絡上課,再也不用去學校?!边@原本只是孩子天真爛漫的想象,不料想卻變成了“被逼無奈”的現實。新冠疫情把師生隔離在屏幕兩邊,失去了面對面交流的課堂,也似滿足不了十幾年前幼小心靈的期待。真正的教育是有溫度的教育,這溫度不是來自發熱的電腦主機,而是心與心的主動貼近。面對疫情防控的艱巨任務,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早研判早部署,出臺了許多支持疫情期間學生學業和生活的暖心措施,在這個特殊的時期,用一片真心踐行教學育人的真諦,把服務學生的行動當作檢驗初心使命的“試金石”。
安心:雪中送炭的困難補助
“廣大同學的健康安全、學習生活狀況是我們最大的牽掛?!北究粕ぷ魈庁撠熑它S建云老師在接受采訪時這樣說到。疫情防控工作啟動后,學校要求班主任、輔導員保持與同學的每日聯系,適時開展網絡家訪,及時了解同學的情況和需求;針對疫情集中爆發的湖北省,則專門成立了湖北學生交流群,以便第一時間掌握和解決問題。

當得知這次疫情給湖北和其他一些省份的學生造成經濟困難時,學校疫情防控指揮部及時作出決定,要求盡快為受疫情影響造成經濟困難的學生提供專項資助。在各學院、財務處、本科生工作處、研究生工作處等部門的密切配合下,共計有254名受疫情影響的貧困學生收到了每人2000至3000元不等的資助。從通知下發到資助到賬,前前后后只用了四天時間,力爭第一時間將專項資助發放到賬。
人文學院2018級的郭同學對此感觸很深:“我家住在東北一個小鎮中,家里四口人,靠父親起早貪黑趕鄉村集市和鎮上一個小店維持生計。近年農村人口流失,家中收入銳減,再加上外婆身體很差,手術費和藥費都為家中財政狀況增添了不少壓力。由于年后疫情嚴重,為響應國家和政府的號召,鄉村集市取消,小店也多數時間關門,家里也因此入不敷出。正在這時,我校學工處開展了疫情防控期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填過電子表單,我通過了申請,資助款很快到賬,解了家中燃眉之急。十分感謝學校的幫助,也感謝老師們的理解與照顧,這份雪中送炭的真情深刻地體現了我校的人文關懷。身為社科學子,定當不負此情,亦不負母校所望。”
心安則志堅,志堅則行遠。在一所有關懷的大學,經濟狀況不應成為學生求真求善的攔路猛虎,如果說疫情是落雪之霜,那么及時的資助便是化霜融雪的暖陽。數字跳動所傳遞的不僅是一方生活的改善,也是兩份赤誠的共鳴。
暖心:流量補貼助力網課路上不“翻車”
2月27日晚,一篇《不用點開,就一句話,每個同學補貼100元》的特殊推送刷爆社科大師生的朋友圈,收獲近兩萬的閱讀量。諸如“人狠話不多”“霸道總裁氣質滿格”“新聞越短,事情越大”等半調侃性質的感謝不禁讓人忍不住點開推送一探究竟。
春季學期延遲開學,但教學任務需要按時完成,各大網絡視頻或辦公平臺便成為了學校開展線上教學工作的利器。不同于中小學,大學中查資料、翻文庫、找數據是家常便飯,而由于沒有在校的便利條件,同學們的學術研究也難免會受到影響。社科大為了保證同學們能夠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課程和學業上,主動承擔了同學們因上網課和查資料而產生的流量費用。把工作做在前面,在同學感覺到需求之前實現需求,這一細心的舉動使得學校廣受好評。

在問及看到推送時候的感受時,2019級英語專業的本科生張茜同學說:“第一感覺是激動,因為沒想過學校會考慮得這么細致。沒人說起也沒人通知,很有我校‘悶聲干大事’的特色?!薄皟热蓦m然是副校長寫的,但很接地氣,簡單直白也很有意思。……標題很好,很吸引人,看到標題我就忍不住點開了?!背ネㄖ淖饔茫扑椭羞€再次提醒同學們注意開課時間,并提到網絡授課難免“翻車”風險,同學們要做好一起“推車”的準備。生動新穎的表達和細心關懷的內核,是這篇推送得以成功的秘訣,也是面向新青年、辦好新大學的心訣。
真正為學生考慮,就要站到學生的角度上想問題,發現學生可能存在的需求,用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表達。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學生工作人員思考得深一些、籌劃得細一些、執行得實一些,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無疑做了一個很好的示范。
精心:留校生收到的五份“禮物”
寒假的校園是安靜的,五湖四海的同學們從首都回到家鄉,陪陪許久未見的父母,品品妙趣各異的年味,共同迎接新一年的到來。出于學業或者其他方面的考慮,一些同學會選擇留在學校,而今年的年過得并不太平,留校同學的生活保障也就成為學校老師們關心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

王小斐大夫是學校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醫學觀察指導組的組長,疫情防控的命令如山倒,她和醫務室的同事們便在其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在疫情期間如何保障留校生的身體健康,成了王大夫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留校生在絕對數量上并不多,但三個校(學)區相加也有上百名,相對于醫務室緊缺的人手而言,工作量十分巨大。從工作啟動以來,醫務室已為留校同學配發了五批疫情防控物資,其中有口罩、體溫計、消毒液等防疫必需品,也有愛心藥包和預防中藥等藥品。王大夫在采訪時回憶到:“第四批物資里的預防中藥是我們聯系中藥企業給大家準備的,是煎好的中藥湯劑。因為當時藥企都是微復工,物流也主要是給一線醫生運送防護物資,所以之前能進的好多藥都進不來,我們積極聯系藥批,調撥兩個校區資源,才把這些藥湊齊。因為學校的防控要求很嚴格,每個部門只能是上最少的人,但干最多的活。所以,盤點分藥、裝藥、搬運藥物、發放藥物等就是醫務室的三個老師在忙。我如果開會不在的話,這些活就只能交給其他兩位老師,甚至只能由藥房的楊大夫一個人完成。發中藥那次,楊大夫一個人去藥企取貨,5000多袋藥,每一份都很沉,她一個人裝、一個人卸?!?/p>

“謝謝老師!學校真好!”“感謝老師,感謝學校!”這是留校學生群中同學們情感的自然流露。時值新春,身在異鄉,再重要的節日也缺乏家的味道,在這個特殊的新年更是如此。對于留校生而言,大學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家的角色,這里有關心他們的老師,也有五份精心準備的“新年禮物”。
省心:一站搞定就業材料
對于即將畢業的同學而言,不能返回學校就意味著許多就業、考研復試所必需的材料無法獲得,許多需要走的流程不能進行,這其中有公考初試已過等待材料復審的同學,也有面試通過亟待簽訂三方協議的同學。時間緊、材料多、流程長,如何在學生不返校的情況下保證其就業所需材料及時到位,就業辦把“網上辦公”做到了極致。
“在當前競爭這么激烈的情況下,同學們能找到好工作都不容易,我們做老師的發自肺腑地替他們高興,所以需要什么材料,我們都是盡最大可能及時提供?!本蜆I辦的黃麗萍老師如是說。一站搞定就業材料,這背后是眾多部門協調配合的結果。1月29日開始,就業辦陸續推進就業材料線上辦理工作,三天內149份申請紛至沓來;2月1日,校辦、人事處、黨委組織部、教務處、本科生工作處、研究生工作處、保衛處、招就處進行聯合現場辦公,為畢業生們進行材料辦理、審核和蓋章。截至2月29日,學校已經為近500名畢業生提供了就業材料辦理服務。在接受采訪時,就業辦老師表示:“我們最開心的是看到每一位畢業生滿意就業,所以為畢業生提供周到的就業服務,我們義不容辭。”一邊是人手有限、時間有限,另一邊是學生未來、家庭期待,難題當前;學生優先、創造條件、迎接挑戰,這是就業辦老師們給出的解題之道。

2016級新聞專業的王若舟同學在今年六月即將離開校園、踏入工作崗位,這次就業材料線上審核服務工作幫了他不小的忙:“老師們犧牲自己的假期時間,尤其是在疫情嚴峻的形勢下依然駐守學校,為畢業生們提供幫助和服務,確實很感動。”“針對很多同學經驗不足、對復審要求了解不充分的情況,老師們為大家提供了各種各樣可能會用到的資料模板,節省了大家很多的時間精力?!崩蠋焸兊摹百M心”換來的是畢業生的“省心”。對于他們而言,2020年春天的回憶不只是新冠疫情的肆虐,還有“社會小白”進入職場前老師們的幫助和支持。
貼心:你有一份來自北京的快遞
考研復試的日期一天天臨近,復習材料還在宿舍怎么辦?了解到情況后,本科生工作處第一時間采取行動,聯系三環辦以及各學院收集整理同學們存放在學校的復試復習材料,通過郵寄的方式將它們送到同學身邊。

“如果早知道疫情會導致不能返校,我一定放假的時候把材料都帶回家”,一位即將畢業的同學在接受采訪時說到,“多虧學校能夠幫我們把復習材料寄過來,能進入復試,相信沒人會想要白白浪費這個機會”。2月末,每個畢業班的同學們陸續通過班級微信群收到了一條通知,通知中附帶了一份授權委托書和一張表格,同學們可以在填寫好表格內容后授權學校將自己的復習材料整理郵寄到家。3月伊始,郵寄工作逐步進行,一份份承載著求學夢的快遞從北京發往天南海北;如果你填寫過表格,相信你在幾天后一定能收到?!笆盏桨嚅L發在班群里面的消息的時候,我真的感覺學校很貼心、很暖心,感覺學校是在換位思考,真真切切為學生考慮的,別的學校的同學也都很羨慕。”

心貼心、不敷衍,學生一定能感受到學校所做的每一項工作中的溫情。隨同快遞郵寄到家的是學校對學生的期待,也是學校對學生的關懷,這件事情單獨看來僅僅是教育全過程中發生的一件小事,但其傳遞出的卻是一所大學的人文氣質。真正的教育所傳遞的人文精神沒有完成時,它體現在教育者的一言一行當中,體現在學生的一舉一動當中,并在不同的時間和場景,展現出同樣崇高的價值。
初心不變,“五心”為依。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這所新生大學的人文精神正在孕育,這份對待學生的真誠——進而也就是對待教育的真誠——將融入大學的歷史,每個身處其間的人都將受其陶染,在溫暖和堅定中前行。
(文/傅瑞霖、漆光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