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通訊員 謝文婷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楊寶光)5月5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社科大”)學生自主創作的紅色校園舞臺劇《家書》正式首映,近1000名師生線上線下觀看。

該劇從大學生視角出發,以“紅色家書”為線索,在劇情中創新加入民國時空與現代時空相交互的情節,通過劇中大學生方紹聞與冷少農的“隔空對話”,表現他們在不同時代的同頻共振,突出革命先烈對新時代新青年的感召力。
冷少農烈士后人冷啟中先生在演出的視頻致辭中提到,社科大的學子們用活了英烈紀念館展柜里的紅色資源,也講活了《紅色家書》里家國情懷的故事,盡管那些家書的紙張會逐漸泛黃、發舊,但他的精神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就褪去顏色,“因為有你們,有你們社科大的師生們講述、聆聽他的故事。只要你們還在傳承和銘記, ‘冷少農’這個名字就永遠不會消失。只要你們還記得他,這些英烈們的精神就一直都與我們同在”。
《家書》的導演兼編劇、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博士生李夢辰也表示,“在寫劇本的時候我總是會代入冷少農的視角去想象他的心緒,寫著寫著,仿佛能感覺到他在注視著我。尤其是完成冷少農與母親、妻子的隔空對話那段戲后,我發現自己不知不覺間已經濕了眼眶。”

在現場的每個座位上都放有一個信封,信封內除了有劇目宣傳頁之外,還有兩張古色古香的信紙。在演出結束后,同學們久久不愿離去,仍然沉浸在劇情里。有的學生展開了信紙,想給親人寫一封家書。
據介紹,2021年,社科大哲學院教師陳學晶出版了《紅色家書——紙上的紀錄片》一書,同年5月,社科大12個科教融合學院依托這本書,各自選擇了一封革命烈士寫給家人的書信,用生動的表演再現革命先烈的成長歷程和內心世界。其中,冷少農的故事最令人難忘。7月,學生團隊赴冷少農家鄉貴州甕安實地調研,9月,以冷少農為主人公的《尋訪紅色特工》校園自創紀錄片正式上映。今年5月,冷少農的故事再次被搬上舞臺,成為了《家書》這部舞臺劇。

《家書》的總策劃,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張樹輝表示,希望通過學生們自己對革命烈士事跡的演繹和對“紅色家書”的理解,讓更多像冷少農一樣具有家國情懷的青年走到同學們身邊。
據了解,社科大將思政教育融入美育教育,已經連續三年持續圍繞紅色革命人物開展藝術創作,進行巡演展演,廣受青年學生好評。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