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國整體疫情已進入低流行水平,校園防疫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為做好新階段校園疫情防控工作,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教育事業發展,建議各級各類學校應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強統籌、轉變觀念,全面提升校園防疫能力與保障條件,以最大程度保護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確保措施調整轉換平穩有序,切實維護校園安全與政治穩定。

一是加強以防疫為重要內容的風險意識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育人優勢,加快以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教育為重要內容的“大思政”工作體系建設。全面推進“大思政課”,有針對性地做好師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加強對感染師生康復期的健康指導;注重習慣養成教育,加強勞動教育,切實增強師生的公共道德與社會責任感,引領他們當好自身健康第一責任人。把風險教育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領域,培養具有風險意識和底線意識、敢于直面問題與風險、善于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中推動發展的時代新人,引領廣大師生做科學的傳播者、健康的守護者、家庭的關愛者、社會安全的維護者和國家號召的響應者。
二是形成平戰結合的校園防疫和風險防控體系。認真總結三年來校園防疫形成的寶貴經驗,提升疫情預測與風險研判能力,積極推進校園防疫體系與能力的現代化建設,因時因勢動態調整優化校園防疫的各項措施,構建更加系統全面、配套銜接,更有針對性、操作性的平戰結合的校園防疫體系。做到政策上溝通、目標上貫通、主體上互通、內容上打通、方式上融通、路徑上暢通、資源上流通。突出校園公共衛生事件突發時的功能轉化、平戰結合,時刻做好臨戰應戰準備,不斷提高校園防疫的科學化、精準化與人性化水平。切實完善校園重大風險應急處置預案和強化應急保障機制建設,提高校園重大風險監測、預警和處置能力,暢通師生訴求反映通道,鼓勵學校“接訴即辦”,及時回應學生關切,不斷優化學校治理體系,切實提高風險治理能力,筑牢師生安全防線。
三是提升校園防疫的條件保障及健康服務水平。統籌落實疫情防控和校園服務保障,切實保證校園生活物資、防疫物資和教學物資的供應,加強教室、實驗室、圖書館以及食堂、宿舍、校醫院等重點場所監測和管理,全面優化教學、科研、就餐、鍛煉、住宿、就醫、快遞等各項校園管理服務,營造良好舒心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環境。加強校醫院、衛生室、醫務保健室建設,設立發熱門診,完善校園重大疾病轉出就醫快速通道,開展多場景、實操性轉診救治應急轉運演練,做好相關藥物與防疫物資的儲備與更新,切實發揮其在校園防疫中的基礎保障作用。堅持多病共防,在保護好隱私的前提下,開展師生有基礎疾病和身體健康有特殊需要情況摸排,加強校園傳染性疾病的預防和控制,重點加強校內重點場所的清潔消毒、通風換氣以及衛生管理,有效保障師生健康服務需求。
四是構建全黨重視、各方支持參與的校園防疫大格局。針對校園防疫工作信息不對稱、溝通不及時、節奏不一致、合作不深入等問題,強化校地協同,形成教育、衛生和學校、家庭、醫療機構、疾控機構等多方協作、監測預警、快速反應和合作保障機制,爭取屬地有關部門在物資、政策和專業服務等方面的傾斜支持,優先安排醫療救治、隔離轉運、環境消毒、物資保障等工作,形成校園防疫的工作合力。健全完善傳媒領域及時響應機制,加強與組織、宣傳、統戰、教育、網信等單位的協同協作,形成宣傳部門、媒體管理部門與學校宣傳部門常態化溝通協調機制,加強學校之間的信息溝通共享,防范化解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引起的意識形態風險,確保校園政治安全、陣地鞏固。
(來源:中國政協傳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