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系統部署,對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提出新的要求。作為黨中央直接領導的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最高學術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堅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作為首要的政治任務、理論任務和學術任務,舉全院之力、聚全院之智,深入研究闡釋全會精神,推動有組織科研和重點學科協同攻關,圍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等主題推出了一批高質量標志性成果。本次發布會從中遴選出27項重大成果面向社會集中發布,其中,專著類成果13項,理論文章和學術論文類成果14項。
1.《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
中共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
《求是》2024年第14期
本文認為,堅定不移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保持戰略定力,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不斷推動理論創新,正確處理獨立自主、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的辯證關系,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2.《“數”說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思維導圖版)》
本書編寫組
學習出版社2024年9月

本書聚焦《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數字”呈現的方式精心凝練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標識性的概念、命題、論斷,進行科學性闡釋、學理性說明、通俗化表述,真正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講清楚、講透徹、講明白。
3.《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理論內涵、實踐要求與戰略選擇》
王昌林 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4年7月

本書系統地闡釋了新質生產力的基本內涵、主要特征和基本要求,對社會生產力有關理論和發展歷史進行了簡要回顧,同時圍繞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若干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4.《中國經濟的未來可能性》
蔡昉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4年7月

本書嘗試把建立統一理論的意圖與回應中國的現實問題連接起來,結合經濟學說史上的一些難解之謎,回應相關的理論和政策命題;同時指出,應對人口危機是西方福利國家建設的初衷,回顧這個歷程的啟示意義在于,現實中重要且緊迫的挑戰往往成為突破傳統理念和研究范式的催化劑。
5.《新型工業化及其實施路徑研究》
史丹等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3年11月

本書研究闡述了新型工業化提出的歷史經驗、時代背景,深入辨析新型工業化的內涵、特征、發展趨勢與體系構成;分析了數字經濟與新型工業化的關系,全景式研究了產業融合;探討了新型工業化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之間的關系,深入研究了我國綠色低碳發展現狀和實現路徑。
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裴長洪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3年11月

本書以習近平經濟思想若干重大理論觀點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從當代科技和生產力最新發展的動態中研究生產方式的變化,從唯物主義歷史觀的角度分析實踐與認識的關系、實踐與理論的關系,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發展。
7.《“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認識、實踐與前景》
孫壯志等
人民出版社2023年12月

本書對習近平外交思想中“一帶一路”倡議的理論內涵、政治經濟邏輯、義利觀等論述進行系統闡釋;對共建“一帶一路”十周年以來各領域合作取得顯著成就、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梳理;對共建“一帶一路”未來合作的重點方向進行前瞻性分析。
8.《世界刑事訴訟之四次革命》
冀祥德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4年5月

本書以“國家—社會”為基點,以分權制衡為工具進行觀察,發現這四次革命在保障人權和懲罰犯罪的過程中,不斷地實現正當性、均衡性、規范性的界分、調整和滲透,促成刑事司法權力和權利場域構造的日臻善治,多元體現出刑事訴訟價值取向的一體兩面。
9.《社會變遷中財稅法規范生成機制研究》
湯潔茵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3年9月

本書以中國式現代化命題之下的財稅法改革作為基本研究對象,從共同富裕、提升民眾獲得感的視角深刻總結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在稅制改革方面的探索和成功經驗,在財稅與中國社會變遷發展的動態關系中探求中國式現代化命題下財稅改革中的基礎性、一般性問題,并進行相應的理論與制度構建。
10.《當代中國家庭轉變對人力資本發展的影響》
牛建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4年6月

本書圍繞當前我國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現實問題,從新人力資本內涵出發,全方位地考察了家庭領域婚姻構建行為、特征、形態及構成變化對子代多維人力資本發展的影響。
11.《全過程人民民主:新時代人民民主的新形態》
張君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4年4月

本書從中國民主的百年歷程入手,分析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提出過程、實踐樣態及其內在辯證關系,探討了全過程人民民主與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協商民主之間的邏輯關聯,同時揭示了其對于破除官僚主義、批判西式民主所具有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12.《共同富裕:衡量指標與實現路徑》
鄒宇春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4年5月

本書詳細闡述了共同富裕的文化基礎,構建了一套系統的共同富裕指標體系,并以此評估分析了我國當前共同富裕的建設水平,實現了階段性測量,同時分專題討論了我國共同富裕的實踐路徑,為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提供了評估參考。
13.《流動性思維與社會心態》
陳滿琪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4年4月

本書依托中國社會心態調查數據,以空間、關系和階層為切入點,從個體內水平、人際水平和社會位置水平三大維度構建流動性思維,探索流動性思維如何影響社會心態,希冀以流動性思維解析社會心態層次結構,深挖社會心態的結構性與流變性。
14.《過渡勞動:平臺經濟下的外賣騎手》
孫萍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4年7月

本書聚焦于平臺勞動,通過歷時7年對19個城市的田野調查,記錄了外賣騎手懸浮于正式與非正式勞動之間的過渡狀態,探討了外賣平臺對騎手勞動的影響、城鎮化過程中騎手如何學習服務并高速流動、女騎手在家庭和工作中的雙重挑戰,以及外賣騎手在勞動過程中所展現的主體性和自主性,致力于推動一種更加良性向善的平臺經濟發展模式。
15.《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人口轉型與彈性退休制度》
張翼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年第9期
本文認為,要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就必須遵循人口轉型規律??茖W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但科技創新顛覆的就業崗位可能會多于其創造的新就業崗位。在這種情況下,逐漸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制度就需要按照自愿、彈性原則而穩妥有序、漸進地推進。
16.《論法治改革的底層邏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法學解讀》
莫紀宏
《中國法律評論》2024年第5期
本文認為,“法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意味著法治首先要現代化,才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與此同時,法治改革的制度目標就是要通過法治各環節改革與法治各領域改革,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制度的“合憲性”。
17.《深化財稅體制改革與中國式現代化》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課題組
《財貿經濟》2024年第9期
本文認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應著力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與地區協調發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應以增加地方自主財力為重點,完善中央與地方財政關系,健全現代預算制度,進一步完善政府債務管理制度。
18.《新禮治秩序的理論構建與外交實踐》
彭博 薛力
《中國社會科學》2024年第8期
本文分析了中華傳統禮治秩序與西方秩序的范式性差異,指出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外交理念與實踐賦予中華傳統禮治秩序以當代意義,逐步建立起兼具傳統禮治秩序核心特征與當代國際秩序核心要素的新禮治秩序,為考察和論證中國的國際秩序觀以及中國與當代秩序的關系模式等問題提供了新的解釋路徑。
19.《在法治軌道上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李林
《學習時報》2024年7月29日
本文認為,法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做到改革與法治同步推進,使改革與法治的辯證統一達到新的高度,從而不斷破解改革新難題、開創法治新局面。
20.《黨領導改革開放成功經驗的總結升華》
金民卿
《經濟日報》2024年9月5日
本文認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優良傳統,就是善于總結、升華、運用實踐中形成的經驗,實現在繼承中發展、在守正中創新?!吨泄仓醒腙P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緊緊圍繞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這一中心任務,謀劃和部署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彰顯了對成功經驗的總結升華和傳承弘揚。
21.《深化改革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李曉華
《經濟日報》2024年8月20日
本文認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實體經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物質技術基礎,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實體經濟向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造與之相適應的發展環境。
22.《在法治軌道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支振鋒
《紅旗文稿》2024年第16期
本文認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把“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原則之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必須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深化改革,不斷破解改革新難題,推動法治新發展。
23.《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動能》
原磊
《經濟日報》2024年7月23日
本文認為,新質生產力是習近平總書記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對新時代我國生產力發展實踐作出的理論概括。我們要準確把握新質生產力的精髓要義,搶抓機遇,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24.《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深化改革》
翟國強
《經濟日報》2024年8月6日
本文認為,改革和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一個現代化國家必然是法治國家。無論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還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面依法治國既是重要內容,也是重要保障。新征程上,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夯實法治根基。
25.《深化改革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動力》
張菀洺
《經濟日報》2024年8月28日
本文認為,新質生產力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演進方向,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先進生產力質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瞄準的是那些不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固有模式和條條框框。這要求我們必須深刻認識新質生產力的內涵和發展要求,把握形成規律,營造有利于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體制機制環境,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26.《加強經濟體制改革系統集成》
賀俊
《光明日報》2024年7月23日
本文認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涉及諸多領域和主體的復雜巨系統工程,不是體制上的零敲碎打和修修補補,而是全面系統的改革和改進,是各領域體制機制的聯動調整。加強經濟體制改革的系統集成,就是更加注重用系統思維和全局觀念來謀劃和推進相關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
27.《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黃承梁
《紅旗文稿》2024年9月10日
本文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取得顯著成效,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改變中華大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新時代新征程上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從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3個方面提出系列改革舉措。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