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的育人育才功能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的學術優勢和學術影響力,12月5日下午,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學部委員大講堂”第一講:“‘非遺’與人文學術”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以線上直播方式成功舉辦。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文哲學部主任、學部主席團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博士生導師朝戈金教授擔任主講嘉賓,校黨委常務副書記、校長張政文教授致辭,副校長高文書教授主持大講堂。本次大講堂由科研處和北京市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共同主辦。
朝戈金教授從文化整體觀、文化多樣性、精英與民眾等多個角度,對“非遺”與“人文學術”進行了深入解讀。朝戈金教授廣博的知識面、生動的講解、深入的研究引起了廣大師生的強烈共鳴。
講座從什么是非遺、非遺和其他遺產之間的關系、非遺的體現形式漸進式展開,依次討論了非遺和人文學術研究以及與遺產觀念的關系、非遺的內部知識和中國非遺申報與保護經驗等。
講座的最后闡述了非遺給人文學術研究帶來的影響。非遺讓國際社會和學界進一步深刻了解文化的整體觀、文化的多樣性、文化間的平等性。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是世界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次大講堂受到了廣大師生的強烈關注,近2400人通過視頻號觀看了直播,收獲1.2萬個點贊。“朝教授的講座太好了,非常生動。講座涉及了文化整體觀、文化的多樣性、精英與民眾等多方面內容”,哲學院講師陳學晶感慨道,朝戈金教授的講座中還有她比較關注的民族文化自信、非遺及克服精英文化立場,“那一部分講得非常令人感動,說到一百年前,你以為中華文化誰在傳承?那都是百分之八九十不識字的普通民眾啊!”陳學晶還提到了其他朋友對朝教授的評價:“知識面廣、語速從容”“語言能力極強,學問好”“生活也講究,從容大氣”。
據悉,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學部委員大講堂”由科研處和北京市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共同打造,是我校依托中國社會科學院深厚人文社會科學學術資源,充分發揮學部委員學術優勢和學術影響力,而推出的具有強大學術影響力的學術活動,旨在集聚智慧、啟迪思想,宣傳闡釋新時代新思想、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學科交叉與學術創新,弘揚人文精神與學術品格,打造人文對話特色品牌。對于我校創新科教融合育人育才機制、充分發揮以文育人載體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學校將陸續邀請學部委員做客大講堂,為廣大師生奉獻一場場學術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