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結底是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站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和全局高度,就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的審議時指出,“只要始終不渝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就一定能夠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在今年經濟社會發展政策取向中指出,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更加深入理解共同富裕,求是網記者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謝伏瞻。
求是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請您談談如何理解促進共同富裕的重大意義?
謝伏瞻委員: 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長期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朝著實現共同富裕目標不懈努力,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對共同富裕道路做了新的探索,對共同富裕理論做了新的闡釋,對共同富裕目標做了新的部署,團結帶領全國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邁進了一大步。
促進共同富裕是新時代的必然要求,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是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和彰顯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現實需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迫切。經過40多年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更加有力的舉措改善和保障民生,打贏脫貧攻堅戰,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群眾對共同富裕的期盼更加熱烈。黨中央對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作出重大戰略部署,既體現了歷史發展的延續性,又順應了新時代發展的要求和方向,符合全體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反映了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彰顯了黨的初心使命,必將進一步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進一步堅定人們對社會主義的信心,進一步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凝聚起全黨全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求是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這就指明了共同富裕的實現途徑和努力方向。請您談談如何認識把握高質量發展,以及如何實現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謝伏瞻委員: 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雖然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超過1.2萬美元,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突出。解決這些問題,歸根到底要靠發展,但傳統的發展方式已經不可持續,必須走高質量發展之路,這就要求我們完整、全面、準確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更多依賴創新驅動發展,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形成以國內經濟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不斷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在較長時間保持中高速發展。
高質量發展是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礎,推動共同富裕有利于為高質量發展創造高水平的需求,積聚更廣泛的力量。首先要順應廣大人民日益增長、不斷升級和個性化的物質文化需要,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不斷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新產品,優化供給結構,推動產業協調發展,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保證經濟增長處于合理區間,持續做大“蛋糕”。其次要在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上,拿出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比如:加強薄弱環節,更加注重向農村、基層、欠發達地區傾斜,向困難群眾傾斜;突出工作重點,自覺主動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完善制度體系,著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一年,“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1%。脫貧攻堅成果得到鞏固和拓展。基本養老、基本醫療、社會救助等保障力度加大。教育改革發展邁出新步伐。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6萬個,惠及近千萬家庭”,就是推動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的體現。最后要堅持物質富裕與精神富裕一體推進,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樹立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我們也要充分汲取一些國家超出發展水平搞過度福利化,導致公平效率不能兼顧,影響經濟發展和公平分配的深刻教訓。始終堅持在經濟發展和財力狀況具備的條件下,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好高騖遠,不吊高胃口,不開空頭支票。
求是網:根據黨的十九大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的戰略安排,到本世紀中葉我國將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您如何看待經濟可能出現的短期波動和實現共同富裕長期目標之間的關系?
謝伏瞻委員: 經濟波動是短期現象,共同富裕是長期目標。促進共同富裕需要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確保實現2035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夯實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這更多是由外部沖擊引起的,包括世紀疫情沖擊、大國博弈加劇、地緣政治沖突惡化等。但我國經濟增速仍處于合理區間,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國有顯著的制度優勢、巨大的國內市場、完備的產業體系、充分的發展空間,完全能夠實現長期持續健康發展,為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提供雄厚基礎。
促進共同富裕的長期目標和應對經濟波動的短期任務是內在一致的。一方面,促進共同富裕必然要求改善收入分配,這有利于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推動發展。另一方面,妥善應對經濟短期波動,實現高質量發展,就能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實現更高水平就業,就能提高人民收入,增加政府稅收,增強國家綜合國力,進一步推動實現共同富裕。只要我們堅定信念,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把長期目標分解為階段性目標,把每個階段的任務分解成一項項具體的任務,使促進經濟發展和改善收入分配、推動共同富裕形成良性循環,就能夠不斷積小勝為大勝,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宏偉目標。
(來源:求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