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2年6月15日國際政治經濟學院等六學院命名重組大會的順利召開,學校基于“一對多”模式開展的新一輪科教融合學院調整順利完成,整體工作重心步入由學校層面轉向學院層面的發展新階段。為進一步鞏固“如何辦好社科大”大討論的階段性成果,促進大學工作重心轉移工作落地、落實、落細,學校分別于8月25日、26日、31日連續召開科教融合學院工作匯報會 ,聽取13個科教融合學院的工作匯報,全方位梳理現狀、講清規劃、剖析問題、研討對策,為各科教融合學院的下一步發展打好基礎。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校黨委書記高培勇 全程出席并主持三場匯報會。校領導張政文、王新清、林維、張樹輝、張波、張斌、尤利前、高文書 出席聽取匯報。13個科教融合學院領導班子成員參加會議并依次作情況匯報。學校各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和部門代表列席匯報會。

第一場工作匯報會:經濟學院、應用經濟學院、商學院、國際政治經濟學院分別匯報工作

第二場工作匯報會:法學院、政府管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社會與民族學院分別匯報工作

第三場工作匯報會:文學院、外國語學院、哲學院、新聞傳播學院、歷史學院分別匯報工作
工作匯報會上,經濟學院執行院長張濤、應用經濟學院執行院長高文書、商學院執行院長張菀洺、國際政治經濟學院執行院長粟瑞雪、法學院執行院長吳用、政府管理學院執行院長蔡禮強、馬克思主義學院執行院長李楠、社會與民族學院執行院長趙一紅、文學院院長張伯江、外國語學院執行院長吳波龍、哲學院執行院長周勤勤、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漆亞林、歷史學院黨委書記閆雷作為主匯報人,代表各自學院作了工作匯報;經濟學院院長黃群慧、應用經濟學院院長楊開忠、商學院院長何德旭等各學院院長、學院黨委(黨總支)書記和黨政領導班子主要成員參加匯報。
高培勇全程聽取13個科教融合學院的工作匯報,并有針對性地逐一進行點評和指導。校領導張政文、王新清、林維、張樹輝、張波、張斌、尤利前、高文書針對各科教融合學院的建設情況,結合自身分管的學院、職能部門的工作范圍進行指導和回應。

高文書發言

尤利前發言

張斌發言

張波發言

張樹輝發言

王新清發言

張政文發言
張政文指出,自本學期開始,學校的工作重心從學校層面轉移到各學院層面,這是學校的一項戰略決策。很多學院都在匯報中談到以建成國內一流學院為目標,有了這樣的發展目標,還需要對標對表國內一流大學和一流學院,長期不懈去奮斗、去實現。他對相關學院提出工作建議和要求:第一 ,要著手抓好本科基礎學科專業建設的“升級版”;第二 ,中國社會科學院支持學校進行九個重點學科的建設,相關的一級學科要切實抓好建設工作,沖擊國家一流學科、世界一流學科;第三 ,教育部已經全面啟動文科重點實驗室建設,大學要抓住這個機會,我們的重點實驗室要從學校教育的角度出發去著力建設,為接下來申報教育部的重點實驗室做好充分的準備。他進而指出,各科教融合學院在加強專業建設的同時,還要繼續深化、加強與社科院各研究院所的合作,以科教融合為中心落實、抓好學科建設。各科教融合學院要多思考如何完善培養方案和課程設計,構建特色人才培養體系,不僅要致力于培養學者,而且要著眼于培養符合國家需求的高級智庫人才。

高培勇講話
高培勇認真聆聽了每一個科教融合學院的工作匯報,并針對性地作出點評和指導。他指出了各科教融合學院工作的亮點和特色,高度肯定了各學院的科教融合建設工作成效,同時點出不足,指明改進的路徑和發展的方向,并且針對匯報人所提出的各類困難與問題現場作出回應和指示。
高培勇指出,科教融合學院工作匯報會既是工作的匯報會、信息的溝通會,也是問題會診會、業務交流會。社科大經過五年的建設,以本學期開學為時間節點,終于把工作的重點、重心落到學院層面,這對于社科大的發展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契機。辦大學實際上是辦學院,學院強了大學自然就強。他要求各學院的領導班子跳出既往思維局限,從更高的站位、更廣的視角、更大的格局出發,扛起學院建設的責任,扛起學院發展的大旗。他同時希望各學院負責人盡快適應角色轉換,把思想的火花轉成系統性的分析,并落在筆頭紙面上。他還指出了當下要立刻做好的幾件事:實驗室建設工作、人才引進工作、研究所之間和學院之間的協調合作工作、迎新工作等。
高培勇說,隨著學校的工作重心轉移到學院,各部門的工作都應該圍繞著學院建設而轉。通過科教融合,逐步實現本碩博一體化貫通式培養的哲學社會科學最高層級研究型人才培養目標。學院的工作重點是圍繞著“人”轉,學生是我們的工作對象,是我們的“產品”,老師是我們依托的人力資源。我們把本科生當作“研究生預科”來培養,其目標就是奔著哲學社會科學最高層級研究型人才而去的。我們的教師能不能適應這樣一種品質、層次的“產品”的生產,是核心,是關鍵。高培勇還強調了加強調研的重要性。他說,社科院的看家本領就是做調研,不管多么生疏的問題、多么復雜的事情,大家都可以通過調研形成系統性的方案。各個學院的院長、副院長們務必要把調研落實到行動上。只要教師和學生、研究所和學院將科教融合機制用好,學校、學院的發展就大有希望。
高培勇對各科教融合學院提出了四點期望。
第一,要特別充分認識學校工作重心轉移的重要意義。 從“如何辦好社科大”大討論開始,學校就鎖定了一個目標,把學校的工作重心轉向學院,下沉落實到科教融合學院的發展。一流的學校是由眾多的一流學科來支撐的,沒有一流的學科、一流的學院,就談不上一流的大學。平臺搭好了,各個學院該怎么運轉、如何發展,是工作重心轉移的目的所在。
第二,要扛起責任。 從本學期開始,各個職能處室都要轉到“為學院建設服務”這個中心任務上來。而各個科教融合學院實際已經被完全推向市場——學校內部的“小市場”和更具挑戰意義的社會“大市場”。學院領導尤其是院長、執行院長,要把責任扛起來,不僅要做學問家,同時也要成為教育家,要研究教育運行的規律,要做到“管一行懂一行”。
第三,想到的事立刻做起來。 社科大是一所年輕的學校,有些制度還不健全,有些工作還需要完善。這表面上看是弱項,實際上也是長項,給了大家探索自己工作的廣闊空間。每個學院都是辦學實體,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的特點,不可能整齊劃一,只有做起來,才能落下來。
第四,做好迎新工作。 新學期要有一個良好的開端,本次迎新工作所面對的是科教融合學院重組后的首批新生,要讓學生從走進學院的那一刻起就開始形成認同感和歸屬感,從入學的那一天起就有一個哲學社會科學最高層級研究型人才的事業定位。這對學生而言是一種鼓舞,對老師來講也是一種激勵。
最后,高培勇勉勵大家:新學期新氣象,我們的事業剛開始起步,還得一步一步來,一步一個腳印,還要辛苦大家、依托大家。若干年后,當我們回頭撰寫社科大的歷史,特別是各學院的歷史時,大家都會赫然在冊。能夠一起書寫歷史是一件榮耀的事情,請大家珍惜這段時光。